查看原文
其他

知乎7.7万赞:为什么穷人大多都很自卑?答案颠覆认知

GPA+ 2023-04-28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精读 Author 飞白

点上方蓝字GPA+ , 在右上方 ··· 设为星标 

每天中午12点,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


交流微信 ellagpa

本文由GPA+经授权转载自精读(ID:jingdu999),作者:飞白。


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:为什么穷人大多都很自卑?


有个获赞7.7万的回答很有意思:

主要是没搞清楚人生的真相。
大部分人不存在智商碾压。
就四个字,熟能生巧。
答主@何日君回来认为,富人的自信,无非是高档的地方去多了,熟悉了那套规则,于是就被夸见过世面、优雅。

这就好比,你恋爱谈多了,把男人女人的那些窍门摸清楚了,自然也成了传说中的平平无奇恋爱小天才。

“一个人只要有机会试错,他就没可能是个low逼。

穷人的关键卡壳就卡在这里,没有试错的资格,各种技能看起来都不行,于是里面很大一部分人就开始自我质疑,我是不是没有条件好的人聪明?没有他们努力?”

这个答案颠覆了我的认知,我们总认为,钱是万物之根本,穷人自卑,就是因为没有钱。

但答主却认为,穷人不过是因为缺少试错机会,不如富人有经验,这才导致了自卑。

答主把这归结为,概率问题。

仔细琢磨,好像确实是这么个理。练得多了,自然也就自信了。

就像那些假名媛们,没钱出入高级场所,只能靠拼单,但次数多了,也游刃有余起来。

你看她们在朋友圈晒的照片,哪一个不自信?

用电竞圈的话来说,王者也是青铜跪多了,才上去的。

想起《浪姐3》的舞台上,唐诗逸的神级救场。

第五次公演的舞台上,唐诗逸和队友的表演用到了一个火焰道具。

有个动作本来设计的是把道具棍向上抛,翻转之后再接住。

大概是在表演时,唐诗逸不小心触碰到了道具的开关,导致火焰一直在喷。


于是在做翻转的动作时,由于喷着的火焰有些烫手,唐诗逸抛出道具后一下子没接住,掉在了地上。

结果她当即做了一个补救的动作,用舞步滑到地上,顺理成章捡起道具,接着又用优美的舞姿站起来和队友们的舞蹈汇合。


整个过程一气呵成,丝滑得仿佛失误没有发生过。

唐诗逸也全程微笑应对,完全看不出慌乱,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是失误,以为设计的就是这样,还拉动了现场的气氛。

直到听到后台其他姐姐的讨论,才知道唐诗逸因为失误临时改了动作。

这样救场,谁看了不夸一句“牛”。

其实,作为一名国家级的舞者,什么大场面没见过?

几十年如一日的舞蹈练习、无数次的舞台表演经验,早已让她形成了一种“肌肉记忆”,无论舞台上发生什么,都能漂亮应对。


我们常在热搜上看到说,哪个主持人主持功底了得,舞台上出现状况时,他一句话就轻松化解。

这样的功力的确和自身能力分不开,但能力也是身经百战积累的结果。没有人天生就会主持,再厉害的主持人也一定有过在舞台上尴尬的时刻。

有时候,自信并非与生俱来的能力,而是因为我们对一件事情有把握。

美国爵士乐音乐家乔希·林克纳,就描述过这种自信的感觉:

当我演奏爵士乐时,我会充满信心地参加演出。但这种信心不是你所想的那样,我并不是要完美地演奏,而是知道我肯定会搞砸一些事情。
但是因为练习了那么多次,我有信心自己可以应对,知道这一点让我在舞台上感觉万无一失。
企业家桑尼尔·古普塔在《为自己背书》中提到一个“21轮法则”,意思是说,想要在舞台上万无一失,就必须进行“21轮练习赛”。

桑尼尔提到自己利用“21轮法则”准备一场演讲的经历:

刚开始,桑尼尔让妻子和孩子当自己的观众,进行最初的几轮练习赛,直到他们听腻了,桑尼尔又去找自己的朋友。

当他开始第10轮练习赛时,有了新感觉,他开始对素材变得非常了解,不再需要专注它。

相反,他可以将注意力分散,用来观察听众。他可以观察说出的每条信息得到了怎样的反馈,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调整。

而在之前的练习中,如果有人看起来很困惑,他会直接进入下一点。现在他发现,自己可以进行即时调整。

比如,为了使表达更清晰,他会放慢速度并重新强调。

如果听众看起来很兴奋,他会更加努力;如果他们面露笑容,他会和他们一起笑……

在进行第15场练习赛时,他已经可以做到镇定自若。练习的过程中,3岁的女儿踢开门,把他拖到厨房给她倒一杯牛奶后,他仍然可以从上次停下来的地方接起,丝毫不受影响。

最后,桑尼尔在准备上场演讲时,他终于体会到了万无一失的感觉。

已经练习了21次的他,甚至希望发生点事故,这样就可以锻炼自己新建立的“肌肉记忆”。

长期的成功,可能来自短期的尴尬。

成功的演讲者之所以看起来自然到好像没有经过准备,通常是因为经过了大量的练习。

所有看起来的毫不费力,其实都来自无数次练习的支撑。

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》中指出:“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”。

艾利克森在《刻意练习》一书中补充说:“只有在刻意练习下的一万小时才有用。”

刻意练习和练习不一样,练习只是时间的简单堆砌与叠加,但刻意练习是准确辨别自己的不足,并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的过程。

这个过程包括了聚焦、反馈、修正三个步骤。

桑尼尔在准备21轮演讲练习赛的过程,就严格遵循了这三个步骤。

前9轮的练习中,由于对演讲内容的熟悉度不够,他的注意力一直聚焦在演讲素材上。

到了第10轮,他就开始转移注意力,根据观众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语速,修正自己要讲的内容。

这就是完整的刻意练习过程。

也就是说,普通的练习是停留在舒适区”,由于边际效用递减,最后接近于无,达不到学习的效果,所以练习多长时间都没有长进。

但刻意练习是在“学习区”进行,也就是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,不断地增加一点难度,日积月累,就会发生质变的飞跃。

艾利克森认为,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,大脑的变化就越大,学习也越高效。但是过分逼迫自己,可能导致倦怠。

因此,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太远的挑战,能使大脑的改变最为迅速。

在这个区域坚持练习,就会产生复利的效果。

前段时间,沈月因为在综艺《无限超越班》里的一段言论上了热搜。

她在节目中跟前辈提到自己的困惑:出道6年来,自己的戏路比较单一,总是同一种角色不停地找到自己,不知道该怎么破。


老戏骨惠英红马上就进行了反驳,她认为这不能称之为困惑,因为她也总是被请去演“妈妈”,但她却可以演出不同的妈妈。


其实这就是菜鸟和高手的区别,沈月因为初恋脸,每次接到的都是傻白甜的角色,但傻白甜和傻白甜之间,也是有区别的,她却没有领会并演绎出来。

而惠英红演了无数次妈妈,却能通过思考、琢磨,敏锐地把握这中间的细微差别,并呈现给观众。

沈月的表演是“练习”,惠英红才是“刻意练习”。

对于“刻意练习”这个词来说,“刻意”其实才是最重要的。

如果你不去思考、加工;不去从你的行动中找到规律、获得反馈,并进行复盘;不去让过往的行动成为新的行动的基础和铺垫,那么无论你花多少时间、精力,都是在做无用功。

高手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,普通人的练习,只是低水平的重复,而高手是刻意练习。

想要从平凡走向卓越,就需要不断挑战、不断修正,形成正向反馈机制,并久久为功。

共勉。

近日好文:



本文作者:飞白,精读主创,个人微信公众号:飞小白有话说(ID: feixiaobai2018)。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(ID:jingdu999)。


GPA+交流微信ellagpa,欢迎来撩。合作事宜请联系wx@careerdream.org。@GPA+ 保留所有权利

文中图片来自知乎、新闻、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《无限超越班》等截图以及网络,为非商业用途使用,如因版权等有疑问,请联系GPA+立即删除。




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更多好文章

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

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



2023年愿你很努力也有好运气

你也“在看”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